14595/12285
18416/17296
.......
1000452085744/1023608366096
1001583011750/1019368284250.......
最后一组数字的末尾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黑小,显然是钢笔笔尖留的痕迹。
而在这组数字方,还可以看到一公式:
σ(z)=σ(x??y)=1 [σ(x)-1] [σ(y)-1] [σ(x)-1][σ(y)-1]=1 σ(x) σ(y)-2 σ(x)σ(y)-σ(x)-σ(y) 1=σ(x)σ(y)
D(x)=x(1 12 13 ?? 1x2)≈x[ln(x/2 1) r]≈x(lnx-0.116)。
另外在公式的右侧,还存在着几个龙飞凤舞的字母。
翻译成汉字便是:
【太简单不算了,无聊死个人】。
“.......”
徐云无语良久,随后抬起看向了斯。
斯眨了眨:
“你瞅啥?”
徐云朝他轻轻扬了扬手中的手稿,对斯说:
“斯教授,您这份手稿末尾的那句话......”
“哦,你说那个啊。”
斯回忆了几秒钟,很快想起了徐云说的容,便解释:
“字面意思,当初我在收到约瑟夫寄来的欧拉手稿后花了两天...应该是两天时间吧,要不就三天――反正很快就算了上百组的亲和数。”
“后来我原本想归纳一对应的公式,不过算了一半觉太简单了,就把它放到了一边。”
“哦对了,波恩哈德在三年前也算来了这个公式,他的评价是有手就行。”
徐云:
“.......”
斯中的约瑟夫就是约瑟夫・路易斯・拉格朗日,也是欧拉的徒,同样是一位青史留名的数学家。
他与欧拉的关系,差不多就相当于黎曼和斯一般。
欧拉――拉格朗日――柯西,以及斯――狄利克雷――黎曼,这算是近代数学很有名的两个传承派系。
另外在历史上。
拉格朗日也是欧拉手稿的继承者之一,他会寄信给斯倒也正常。
只是......
斯的这番话,未免也太tmd打击人了吧?
要知。
哪怕是徐云穿越来的2022年,数学界也依旧没有一个统一的亲和数公式。
无论是欧拉还是叶维勒,他们的公式都有一定的失误率――例如欧拉便漏算了1184/1210这组数,直到1867年才由意大利的一个神童计算来。
这个神童的名字叫帕格尼尼,每次想到这个名字,徐云都会歪楼到猪柳帕尼尼......
后世筛选亲和数靠的主要是约数和比较,也就是符合条件的输YES,反之便是NO。
说难听。
后世筛选的实质,其实就是穷举法。
结果在1850年这个时代,斯和黎曼居然都推导了亲和数的标准公式?
不过考虑到这二位在历史上的成就,加之欧拉已经推导了分亲和数公式......
好吧,他们能到这一步似乎也没啥好意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