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在一开始。
徐云便将新型微粒看了Λ超的‘卫星’,比如某种质量略小的新Λ超。
但随着研究的深,赵政国忽然发现......
那个新微粒压就不是Λ超的卫星,它其实是一颗和“地球”类似甚至更大的行星!
但另一方面。
它却可以停留在月球的轨上和地球形成天组合,双方却各不影响。
这就非常非常耐人寻味了......
因此结合上面的度疑似存在破坏cp对称的况后。
赵政国立刻想到了一个概念:
量隧穿!
所谓量隧穿。
指的是在位势垒的度大于粒总能量的况,像电等微观粒能够穿或穿越位势垒的量行为。
量隧穿最常见的地方,便是太阳的聚变反应。
因为引力虽然说把恒星的质压得比较密实,而且是恒星发生聚变、发光发的最终的能量来源。
但实际上。
恒星的密度并不太,肯定到不了白矮星那种程度。
而显然白矮星的密度...也就是两个原的间距,距离发生聚变仍有一段距离。
因为心的温使得两个原可以以极的相对速度行碰撞,然而数量级分析表明,这个相对速度并不足以使得两个原跨过库势垒。
要让原冲刺冲破库力的阻挡达到另一个原的怀抱中,所需要的速度比太阳心的温度数百倍才行。
这个计算起来非常容易,相关概念基本上硕士第二年便会提到。
也就是u~e^2/4πεr,其中r就是原半径。
这个势能对应的温度u~kbt,可比太阳心温度太多。
因此在迦莫夫发现隧穿效应之前。
科学家甚至普遍认为太阳心温度还不够,不足以让氢发生聚变。
除此以外。
量隧穿。
也正好是潘院士所研究的量加密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。
实际上。
量纠缠、量关联、量隧穿等量“黑科技”,都是能够实现未来量密码通信的最优设备。
所以诸位可以想想。
一个类似中微特、但却可以被捕捉观测、同时可以达到量隧穿效果的粒......
一旦能够观测并且研究......
这对量加密的研究将会有多大帮助?
当然了。
可能有些人会有一种误会,那就是发现了新粒就有机会得诺奖啥的。
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。
个比喻的话。
这些成就大致就相当于现实中发现了某种新鸟类或者新鱼类。
引发关注不难。
但想要得奖那就得发现恐龙了......
比如lhcb目前发现的新粒已经超过了56枚,每年平均发现的粒基本上在四到五枚左右波动。
真要是发诺奖,全球每年得发十个.......
但从科研角度上来说。
一枚新发现的粒,就却可能为某个理论或者技术起到极大推助力。